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22日正式宣布,为进一步优化公开市场操作机制,增强政策利率的权威性和市场预期稳定性,即日起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的方式,并将操作利率从原先的1.80%下调至1.70%。
首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权公布了最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及调整后的发布时间。根据公告,2024年7月22日,1年期LPR下调至3.35%,5年期以上LPR下调至3.85%,两者均较之前下调了10个基点。这一调整意味着,对于商贷额度为100万元、贷款期限为30年、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的借款人而言,月供将减少约57.3元,累计30年可减少还款总额约2.1万元。这一举措无疑将减轻借款人的还款压力,促进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长。
【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LPR的下调是在连续4个月保持不变后作出的。此前的数据显示,自2024年3月20日至6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维持在3.45%和3.95%的水平。而在此之前的今年2月,5年期以上LPR曾大幅下降25个基点,成为LPR改革以来的最大下调幅度,显示出央行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和支持中长期信贷需求的坚定决心。
LPR作为银行贷款的定价参考,其形成机制是由各报价行根据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如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加点而成,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计算得出。LPR的调整不仅反映了市场资金成本的变化,也体现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
除了LPR的调整外,央行还进一步优化了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从7月22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招标方式由价格招标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并同时下调了操作利率至1.70%。这一调整旨在增强政策利率的权威性,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并通过数量招标的方式减少市场波动。同时,央行还将LPR的发布时间从每月20日的上午9:15提前至9:00,以更好地与金融市场运行时间相衔接,加强预期管理。
此外,央行还就中期借贷便利(MLF)参与机构的质押品进行了重要调整,以进一步拓宽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这些调整措施共同构成了央行货币政策组合拳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多种渠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精准有力的金融支持。
据央行官网消息,公开市场招标方式包括价格招标和数量招标两种。价格招标的中标价格由市场供需双方博弈确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数量招标则采用给定的价格,减少了市场波动,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
业内人士指出,以往央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多采用价格招标方式,尽管中标利率在多数情况下保持稳定,但仍需每日操作以释放明确的利率信号。此次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旨在明示操作利率,进一步增强政策利率的权威性,是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的重要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下调是自2023年8月以来的首次调整,显示出央行在逆周期调节中的果断决策。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7%,较一季度有所放缓,特别是居民消费恢复较为疲软。在此背景下,央行通过降息向市场释放了强烈的信号,即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助力经济回升。
专家表示,政策利率的下调预计将通过金融市场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同时,这一举措也有助于打破长债收益率下行与预期转弱的负向循环,提振市场信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下行并不意味着长债收益率下行空间的全面打开。中长期债券收益率更多地反映长期经济走势,需要采用跨周期的视角进行评估。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长债利率的持续下行已经包含了对本次降息的预期,甚至存在超调现象。长债利率过低可能潜藏风险,容易引发弱预期的自我实现。不过,我国经济的基本面长期向好,央行此次降息有助于支持经济回升向好,提振中长期经济预期,并有望带动长端利率的回升。
关键词: